廣州市的危房,開始 " 體檢 " 啦!日前,廣州市住建委、廣州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在荔灣區新光城市廣場舉辦 " 廣州市 2017 年房屋安全普查工作現場咨詢活動 ",正式全面啟動 2017 年房屋安全普查工作。
據悉,目前,廣州中心六區(越秀、荔灣、海珠、白云、天河、黃埔)的危房量維持在 1000 幢 ~2000 幢,從今年起,房屋安全普查的重點將放在 " 重點數據的動態更新 " 上,計劃分 4 年,完成對不同年代房屋數據的更新。無力承擔治理費可申請減免
據廣州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副所長張卓然介紹,廣州自 2012 年試點房屋安全普查以來,到 2016 年,已將全市的房屋安全狀況摸查了一遍。今年的普查有新特點:將對已完成信息化普查的中心六區的既有房屋進行動態更新,共涉及到 110 個鎮街,約 52.45 萬幢、建筑面積約 5.07 億平方米的總量。
根據房屋結構、年代、損壞程度的不同,擬分批次進行普查,對象主要是三類:危房、嚴重破損房、上世紀 60 年代前的磚房。2018 年,側重上世紀 70 年代的房子,2019 年,上世紀 80 年代 ~90 年代的房子;2020 年,2000 年前的房子。
就現有危房來看,主要是結構簡陋、材料混亂的房屋,或者缺乏養護、年代久遠的老屋,還有部分屬于長期空置的房屋。按《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規定》,經民政部門核定的低保低救濟家庭、低收入家庭,或者市總工會核定的特困職工家庭,無力承擔危房治理費用的,可以書面委托房屋所在地的區分局代管并實施治理,并申請減免治理費用。
地圖上 " 灰斑 " 標注危房
張卓然告訴記者,如今,房屋的普查的手段更為高科技,根據相關信息,全市危房已有一張 " 地圖 ",可以直觀反映每幢危房的落點、老舊程度。普查工作人員上門時,會帶一個裝了 " 房屋安全信息管理系統 " 數據錄入系統的 IPAD,根據實際情況更新數據,既實時也準確。
普查工作人員張先生給記者做了演示,記者看到,以 " 荔灣區 " 界面,系統地圖上呈現的若干個 " 灰斑 ",即為登記在冊的危房,一旦該危房普查、更新完畢,則變成 " 黃斑 ",十分直觀明了。以 " 荔灣區龍津街長壽西街 10 號 " 這危房為例,系統包括了房屋產別、結構形式、建筑年代、房屋用途、外立面類型、有無電梯、有無白蟻隱患等基本資料," 主要危險情況或嚴損情況 ",又細分了承重木構件嚴重損朽、蛀蝕等 6 種情況,十分詳盡。
據了解,普查期間,相關工作人員將在普查區域以派發或張貼《公開信》的形式,告知具體的待普查房屋以及上門普查時間,并佩戴統一印發的工作證入戶調查,以完成普查區域范圍房屋的物理狀況數據更新。對涉及疑似危房及歷史建筑的房屋結構構件,工作人員將進行更深入的檢查、鑒定,并按要求及時出具鑒定報告,告知房屋安全責任人及時處理安全隱患。
專家觀點
現有危房
大都是磚木結構
和簡易結構
" 是否被確定為危房,主要與房子的結構、年代和日常維護保養情況等因素有關?,F有危房大部分是磚木結構和簡易結構,屬于上世紀 60 年代前、年代比較久遠的房子。欠缺養護、使用不當,也會危害房屋結構安全。" 廣州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副所長張卓然告訴記者,根據 2015、2016 年的統計數據看,目前,廣州市房屋總量為 50 萬 ~60 萬幢,而廣州中心六區的危房量維持在 1000 幢 ~2000 幢的一個狀況,可以說,比例十分低。
(注: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網絡。)